Discuz! Board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热搜: 活动 交友 discuz
查看: 7882|回复: 0

何璞瑜 走进世外桃源古村小黄湾

[复制链接]

1699

主题

1702

帖子

5929

积分

管理员

Rank: 9Rank: 9Rank: 9

积分
5929
发表于 2024-4-21 09:49:39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走进世外桃源古村小黄湾

在平川区水泉镇黄河西岸有个神秘的世外桃源,名为小黄湾村,三面环山、一面环水,是黄河、峡谷、田园、村落相结合的古村庄。这里风光秀丽、气候宜人,盛产瓜果,俗有塞上“小江南”美称,这里历史悠久,现存古遗址较多,古渡、古岩画、古树群落、福寿山摩崖石刻等。黄河文化、丝路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,村庄内阡陌纵横、古树成片、炊烟袅袅、鸡犬相闻、流水潺潺、青砖红瓦、柴扉石碾、古意盎然,乡土田园气息十分浓厚,散发着淡淡乡愁。
近年来,在保护原汁原味的乡土气息的基础上,建成黄湾第一景、太极祥云主题雕塑广场、七星广场、黄河水车、黄河赋石刻、通天洞、赵冲试剑、鱼跃龙门、岩廊小景、丝韵古道、攀岩、栈道、花圃、通天洞等景观。小黄湾的雕塑由鹯阴渡口、黄河母亲、鲤鱼跃龙门、日晷、远古、起锚、车轮、飞天等八组雕塑组成,反映了黄河文化和历史文化积淀。2017年被确定为“美丽乡村”省级示范村建设点。2020年4月被评为国家森林乡村。
​​
七星广场 最繁华的要数七星广场,依千年古树群落而建,错落有致地有七个小屋,分别命名为梨馆、槐堂、桃坞、柳榭、杏庵、杨轩、枣苑,中间有一东西走向的休闲长廊,并布设了7个相互连接的圆盘图案,每个圆盘中心都有一个圆形的镂空石球,寓意着北斗七星。七星广场北面有一辆大水车,这辆水车是通过黄河水流自然的冲击力转动,自动提水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,是古代的“自来水工程”。
据说,大约200多年前,李氏先祖来到这里,开垦荒地,修建水车,改造水利设施,通过几代人的辛勤劳动,把小黄湾村改造成如今的美丽家园,为了让人们感受古老的农耕文化,小黄湾在原有的古遗迹上重修这辆黄河水车。从那些掩映在古树林中的的到处呈现出一派“小桥流水人家”的古朴自然和谐的美,充满了田园诗意,仿佛一块世外净土,会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心里充满了安详和静谧。
古代岩画 在通往七星广场古栈道旁边的红砂岩石上发现多处岩画,红砂岩石上有穴居用火痕迹与动物圈舍遗迹。黄湾岩画,大约时间为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,有站立状的北山羊、树枝状的板凳鹿以及马、鱼等图案,生动地记录了古代游牧民族生产生活状况,是用石器凿刻的手法凿在红砂岩上面的,真实地记录了在此生活的古代狩猎部落,以及匈奴、鲜卑等游牧民族的生产生活历史,是反映古人类社会关系的实物例证。岩画右边的两个石窟窿有古人在水上长时间漂流间隙,用来做停靠水上工具的屑子插入的地方。
​​
古渡口 这里也是古代的军事要塞,通往西域的古丝绸之路渡口之一,也是鹯阴渡口之一,因在平川区黄河南岸有汉代鹯阴城,故把流经靖远城以北到黄湾的这段黄河古时候称为鹯阴河,在这段黄河中地处祖厉河下游,红山峡上口,水流相对平缓,地势开阔,适宜用做渡口。当然渡口不是固定不变的,因战事需要、路线渡河方便或季节性水涨水落等原因上下游移动。通往山坡民居的路口立着一道木门,匾额上题有“千年古渡”。栈道旁的“望夫石”演绎了历史的沧桑,这里流传着一个凄美的民间传说。古时候,村里一位妇人每天站在村口,等待远征的丈夫早日归来,常年盼望,以泪洗面,日久年深,以至于双目失明,但仍然坚守,最终以遥望的姿态化作一块石头永远矗立在村口。
古树群落 有6个古树群落280棵古树,树龄大多在100-400年之间,造就了古梨园绰约的丰姿,虬枝苍劲朴拙,姿态奇异,遒劲勃发的老枝横陈岁月,鱼鳞般的树干诉说着沧桑的记忆,个个粗壮得需要几人才能环抱过来,不禁让人感慨大自然的伟力。梨花盛开之时,润洁如玉、莹白胜雪、香溢如蜜、清风夹裹,远近淡香悠幽,远眺如花海凌波,成为陇上有名的景观,给古老的黄河镶上美丽的花边,远山近野浸在一片花香中宛如人间仙境。盛夏之吋,树阴下流水潺潺、禾苗青青,一阵风吹过,仿佛有千万个风铃响起,清脆悦耳,配以黄河涛声,煞是好听绵延不绝。金秋时节,霜叶火红,层林尽染,金黄的梨子挂满枝头,摇摇欲坠,各种载满梨子的车辆穿行其间,一片丰收喜庆的气氛。冬天软儿梨清香、醇甜,尝一口顿感神清气爽,舒畅不已。用“植物界的奇迹”“活植物标本”“梨园博物馆”来赞誉一点也不为过,真可谓“冰天雪地软儿梨,瓜果城中第一奇。满树红颜人不取,清香偏待化成泥。”如今已成了老百姓奔小康的重要经济来源。
福寿山摩崖石刻 丰富的红砂岩石壁经过大自然的精心雕琢,造型奇特,千姿百态,独具神韵。福寿山摩崖石刻位于村南黄河西岸的红砂岩崖壁上,岩壁高约20米左右,长50多米。字体端庄、气势雄浑,福寿山摩崖石刻刻于清乾隆年间,石刻分为“捧灯照岸” “太上混元宗派” “福寿山初迹”三个区域。主要内容分别为《建创修福寿山逍遥宫南北塔募引》《创修福寿山记》《购买地契文书》《修建磨针观记》。所有石刻文字完成于乾隆十二年(1747年)至二十六年(1761年)间。石刻以阴刻为主,兼以双勾,有行书、楷书、魏碑、草书四种书体,灵动飘逸,铁画银钩,堪称神品。阴刻双钩正书“捧灯照岸”四个大字,字大约2尺左右。意走龙蛇,气势宏雄,“照”字写法独具匠心,在石壁上反写,“照”入黄河水中倒影则正,在摩崖石刻中极其罕见。
​​
在石崖下河床接近河面的地方,伸出一块长近一米的山石,被刻成龙首,鼓目抿唇,两侧各长出一颗獠牙,形态逼真,威武生动,被当地人称为水神的形似龙头的石雕,首望黄河,背负红山,形态生动有力。在摩崖石刻顶端的山头,尚残存建塔的痕迹。据刻石记载,吴大德此次建修,缘于他“考悉本有残迹”,然后祷于真武,“而信生焉”。至于初建于何时,则杳远难知。有意思的是,本刻石中两处有“迭逊”“迭逊境”之称,可见在乾隆时期,“迭烈逊”渡口尚称或亦称“迭逊”。石刻所在岩壁上修有栈道,栈道全长约200米,栈道最宽处1.5米,最窄处只有0.8米。石刻所依山当地俗称“塔儿山”,山顶自然形成七个小山峰,至今尚保存着七星塔古建筑遗址,与石刻文中记事相应。石刻显示福寿山曾是甘肃著名的道教活动场所,遗存菩萨殿、斗母宫、磨针观、逍遥宫、北斗七塔、南斗六塔等道教遗迹。
摩崖石刻当属北武当(迭烈寺)的重要组成部分,反映了当时的盛况,对于研究清代当地的历史人文和书法雕刻都有很重要的学术价值。寿山摩崖石刻1988年被平川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;2014年被白银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​​
迭烈寺 与福寿山摩崖石刻隔河相望、遥相呼应的是道教文化圣地北武当,诉说着悠悠往事。北武当亦名迭烈寺,位于大黄湾村,始建于汉代,唐敬德西征青海曾于此渡河,整修庙宇。明正统二年(1437)置靖虏卫,迭烈逊巡检司归靖虏卫管辖,成化十年(1474)巡检司废除后,“傍置空心楼一座,以资观望,今废,其上建庙,名北武当,有碑记。明嘉靖年间固原游击黄时值巡边至此,特输俸金,悉力改建。清代有过大规模的修建,经民国九年的大地震后,仍具规模。每年农历三月三庙会极一时之盛,例有七十二会三十六山龙轿朝真武大帝之说。近年通过修建,庙宇建筑初具规模。
作者简介:何璞瑜,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,甘肃省摄影家协会会员。
来源:人文黄河
“平川在线APP”尊重文章及图片的作者权益,如侵犯原作者权益请通过微信告知(信息助手微信:kf0943112),我们将及时做出标注或删除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DiscuzX

GMT+8, 2024-12-27 03:03 , Processed in 0.316218 second(s), 8 queries , MemCache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
Copyright © 2001-2021, Tencent Cloud.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