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首诗诗题中的"红山寺",在今白银市平川区共和镇境内。平川区1985年自靖远县析置,因境内有濒临黄河的十万亩旱坪川得名。位于白银市中部偏北,楔插于靖远县中部,南、北大部分与靖远县接壤,东北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毗邻,西北与景泰县相连。土地面积2106平方公里,整个地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,呈一狭长阶梯状多台阶地形,形如春蚕,翘首吐丝。有汉回等12个民族,总人口21万。 "平地崛起,海纳百川" ,平川区虽属新建,但历史悠久。是丝绸之路东段北线的皇家通道,据地方文献记载,周穇王西巡、张骞东归,霍去病西征,以及唐僧取经等重要活动,都与这片蕞尔之地,有不解之缘。丝绸之路出古萧关自东向西进入区境后,第一个节点重镇即为打拉池,即今共和镇所在地,红山寺就座落内镇西红山之上。红山寺始建于北魏,打拉池位于丝绸之路要津,佛法东渐时,得风气之先,邑人凿岩成窟,造像奉佛,成为东西方文明融合的重要场所。"石洞深藏岁月更",就是这一史实的生动写照。
历史上的打拉池,在北宋崇宁元年(1102)即奉朝旨筑"怀戎堡",以防御西夏。是宋夏边界大宋王朝重要的战略支撑地。直至明代,依然处于民族冲突的前沿地带。宪宗成化九年(1473),重修打拉池城堡,次年移迭烈逊巡检司于打拉池。成化十年,因延绥、甘肃、宁夏三边镇抚不相统一,经阁僚集议,决定在固原设立总制府,控制三边军务,王越总制三边,总兵、巡抚以下,均听其节制。"幸遇镇边贤总帅",自然是总帅镇边,亲临山寺,得以幸遇。欣喜之情,溢于言表。"幸遇"二字,实堪玩味,必定是"他乡遇故知",乃属人生快事,而且地位、情谊均须忘形尔汝。本诗作者黄谏,正是非同寻常的一时英才。黄谏,字廷臣,又号兰坡,明代庄浪卫(今永登县)人。英宗正统七年考中探花,赐进士及第,授予翰林院编修、侍读学士之职。才华横溢,诗文并茂,同时还是知名的外交家。而本诗更是诗人的代表作,广为征引,认为"体现了诗人潇洒、旷达的才人韵趣"。总帅按临,诗人游赏。红山古寺,乃至区境地位,也不言而喻,倍加彰显。而诗中的"水回萦"、"似掌平",千载而下,依然生机盎然,别有佳话。打拉池直至清代末年,因为古木参天,清泉汩汩,号称百泉,建有"百泉书院",作育一方士子。正是在"似掌平"的辽阔士地上,一九三二年五月,树起了陕甘工农红军游击队第四支队的猎猎红旗,成为创建陕甘红军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一九三六年十月实现的"打拉池会师",更是彪炳史册的重大历史事件。在会师热士建设的打拉池机场,粟裕大将曾亲临视察 。正是在这里,经过三年苦练的优秀飞行员,日后成为共和国首位航天英雄,他就是杨利伟。
这就是古诗中的平川。新时代的平川则尤为美好! 来源:平川文旅
“平川在线APP”尊重文章及图片的作者权益,如侵犯原作者权益请通过微信告知(信息助手微信:kf0932114),我们将及时做出标注或删除。
|